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代。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玉兔捣药勤,嫦娥喜奔月;吴刚伐桂忙,月桂香意惬;举杯邀明月,共度中秋夜。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将在2023年9月28日中秋来临之际,于玉泉路校区一公寓门前举办“金桂沁果壳·玉兔颂秋歌”中秋游园会。在游园会上,你有机会同玉兔捣药,配香制囊;或是学吴刚伐桂,折枝插花;亦可绘嫦娥奔月,依扇起舞……丰富多彩的活动,期待各位老师同学的参与。
01活动地点:
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玉泉路校区一公寓门前
02活动时间:
2023年9月28日11:00-13:00,16:30-19:00
03活动内容
秋月如扇
扇子,作为一种纳凉遮阳的工具已经陪伴了人们数千年。据沈从文先生推测,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大量出现同时期,扇子就已然出现。目前出土遗物中年代最早的为李洲坳东周墓葬的竹扇。从鸟羽编织的五明扇、竹编的便面,到绫罗制成的纨扇、团扇,扇子逐渐得到了文人雅士的青睐,文章、绘画中出现了许多执扇之人的身影。到宋代时,随着文人画的兴盛,扇面书画达到了一个高峰,绘画多以山水、花鸟为主体,一草一木间展现出对自然的细微情感。明清时折扇超越团扇,成为了扇面书画的主流形制。时至今日,随着电器的广泛使用,扇子纳凉的实用性已不复从前,但是扇文化中的审美意趣将继续留存并发扬。
快来挑选自己喜欢的团扇款式和颜色,绘制图案,并收集活动限定印章吧。
玉兔捣药
在中秋节戴香包有驱邪的寓意。
中药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
自古香药同源,佩戴香囊是古代医家治未病的重要手段。但香囊防病真正引起人们注意是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批香囊和香枕,里面的药物有茅香、桂皮、花椒、杜蘅、辛夷、佩兰等。说明早至汉代,人们就已经随身携带香囊以预防疾病。随着人们对中医药认识的不断提高,香囊疗愈价值逐步被人们重新认识,实用价值也被慢慢发掘出来。
现代研究认为中药香囊里的中草药浓郁的香味散发,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而中药成分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同时,药物气味分子被人体吸收以后,还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提高了消化酶的活性,增强食欲。
在本活动中,你需要识别几种常用的中草药,闻气味,辩形态,随机在18种中药翻盖3种,识别成功,即可研磨草药,制作香囊。
五彩瑞兔
相传在很久以前,北京地区闹瘟疫,玉兔下凡给大家治病,担心百姓忌讳自己的白色装扮,便在途中借了神像的战袍与铠甲穿上。为了尽快给更多人治病,玉兔将麒麟、鹿、老虎等各种动物当坐骑,跑遍了京城内外。瘟疫消灭后,玉兔也累的现出原形。人们这才知道救人的就是玉兔,感其恩德,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天都要供奉它,也祈求它给人间带来幸福吉祥。后来,兔儿爷被人视为祛灾除病之神。
从明代起,北京人就有在中秋节请兔儿爷、送兔儿爷的习俗,以此来祈求平安吉祥。明末《花王阁剩稿》记载: “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清人写诗咏之:“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争摆兔儿山”,可见节日时老北京街上摆满兔儿爷的盛况。
2014年,泥彩塑(北京兔儿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过民间艺人的塑造,如今的兔儿爷已经人格化。你看它兔首人身,手持玉杵,身披铠甲,骑着不同的坐骑,威风凛凛。
欢迎在活动处报名上色,妆点出独一无二的兔儿爷。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哦。
布里生花
扎染又叫扎缬、绞缬、燃缬,撮缬、撮晕缬,在民间也称为“撮花”,是我国古代纺织品加工的一种“防染法”染化工艺。文献中记载“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也”,扎染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也是一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据《实仪录》记载:“秦汉年间有染缬色法,不知何人所造。”早在东晋,扎染这种工艺就已经比较成熟了,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南北朝时,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汉族妇女的衣着。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人们已经能用这种工艺方法在丝织面料上染制出精美的花纹,当时的画家周昉所作的《簪花仕女图》和敦煌壁画中妇女的衣物,就有用扎染方法染制而成的。绞缬的纺织品甚为流行、更为普遍,“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在民间广泛流行的扎染制品还成为进贡朝廷的贡品,北宋时,绞缬产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区流行甚广,宋代仁宗还曾明令禁止民间使用扎染织物,只能皇家使用。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染色。根据结扎方式方法的不同,浸染不到的地方会出现各种花纹图案。也有将小型的颗粒物包入扎结处进行染色,染好后拆去线结和颗粒物,便会显出白色的斑点花纹。由于染液渗润的缘放,有的扎染花纹还带有自然形成的色量,别有一香意趣。这种方法既可以染制简单的点花和条格纹,也能染制出比较复杂的几何花纹,并且还可以用多次浸染的方法染出五彩花纹来。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欢迎前来体验其中的无穷奥妙。
桂馥兰香
桂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芳香,可做食品、饮品、装饰插花等,深受国民喜爱。“桂”谐音“贵”,秋天开金色花朵,树冠自然开展成圆形,寓意“圆满富贵”,加之月宫吴刚伐桂,嫦娥玉兔的神话故事,桂花更带上“仙树”光环。吕声之《咏桂花》“高枝已断郤生手”是说桂枝应属于出类拔萃之人,与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同义,“折桂”表现了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读书人的独特意义。
传统插花传统插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可满足插花作者表达情感的需求,也是日常生活娱乐的特殊方式。
在本活动中,你可以欣赏中国传统插花,认识中秋丰收之花果,了解插花器具和插花方式;闻桂花香味,体会中国传统花卉美好寓意。
本次中秋游园会融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老师同学能够在亲身体验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时值学院成立45周年之际,希望本次活动能让老师同学们更深刻地体悟到传统非遗文化所内含的“匠心、创新、传承”精神,让匠人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